探索斑鳩町(奈良西北部)及其保有佛教文化歷史風韻的古老建筑
斑鳩町擁有眾多歷史悠久的木制建筑,其中法隆寺和法起寺內的一些建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制建筑。該地區本身就是文化遺產的發源地,向世人展示著日本佛寺歷史上建筑方法和風格的演變。
特色
- 大寶藏院的百濟觀音堂供奉著木制百濟觀音像(飛鳥文化的代表性雕塑)等佛教寶物
- 探索飛鳥文化的發源地;飛鳥文化是在推古天皇統治下日本最早興盛起來的佛教文化
- 奈良一覽無余的風景散發著與京都緊湊的城市景觀截然不同的魅力
歷經日本多個歷史時期而建成的寺廟
佛教于公元 6 世紀從中國傳入日本。從那時起,日本各地都建起了以這種信仰體系及其教義為尊的寺廟,其中一些最古老的建筑仍然矗立在法隆寺周圍。金堂、五重塔、中門和回廊建于公元 7 世紀末至 8 世紀初,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筑。其中的 19 座建筑已被指定為日本國寶。
法隆寺的腹地分為東西兩院,從 11 世紀到 17 世紀和 18 世紀期間,人們在這兩個區域周圍建造了幾座子寺。此地匯集了于多個歷史時期修建的眾多寺廟建筑和紀念性建筑,為了解日本寺廟的建筑風格和方法之發展與演變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日本首個入選為世界遺產的寺廟
法隆寺是世界佛教文化的寶庫。1993 年,法隆寺及其周邊區域以及法起寺共同以“法隆寺地區的佛教建筑物”之名義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成為此類別中的首例。這里的諸多國寶反映了佛教對日本的影響。
法起寺始建于公元 7 世紀,但如今只剩下建于公元 706 年的三重塔。與法隆寺的西院一樣,法起寺采用了早期佛教建筑中常見的建筑風格。


法隆寺周圍的紀念性建筑據說是日本最早的佛教紀念性建筑,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佛教從中國傳入日本后不久。時至今日,其對周邊建筑的影響仍然清晰可見。
自公元 7 世紀建立以來一直遵循宗教習俗的寺廟
自公元 7 世紀初創立以來,法隆寺一直遵循著宗教習俗——至今仍在寺內舉行儀式和慶典。
推古天皇和她的攝政王、日本佛教的狂熱倡導者圣德太子建造了這座寺廟,當時的皇室和權貴為其提供了庇護和贊助。
雖然據說公元 670 年的一場大火燒毀了法隆寺的原始建筑,不過重建工作幾乎立即就啟動了,并一直持續到了公元 8 世紀。據說,距離西院東南側不遠的地下仍然埋藏著寺廟原始結構的一些遺跡。
交通路線
從 JR 大阪站乘坐大阪環狀線的大和路線,在 JR 法隆寺站下車。從車站出發步行 20 分鐘即可到達。或者乘坐開往法隆寺參道的巴士,在法隆寺參道站下車。
在 JR 京都站乘坐大和路線的奈良線,在 JR 法隆寺站下車。從車站出發,步行或乘坐巴士即可到達法隆寺。
在近鐵京都站乘坐近鐵京都?橿原線,在近鐵筒井站下車。然后乘坐開往 JR 王寺站的巴士,在法隆寺前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