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4mkik"><option id="4mkik"></option>
  • <td id="4mkik"><option id="4mkik"></option></td>
  • <td id="4mkik"><option id="4mkik"></option></td>
  • 慈照寺(銀閣寺) 慈照寺(銀閣寺)

    慈照寺(銀閣寺)
    慈照寺(銀閣寺)

    在經典禪寺中品味幕府時代的輝煌

    銀閣寺始建于 15 世紀,是幕府將軍足利義政退位后隱居的別院,如今已成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禪寺之一,堪稱殘缺之美的典范之作。在改為寺院之前,這座別院曾是東山文化的中心,茶道、插花、詩歌和能劇都從這里發展壯大。如今,銀閣寺是京都最著名的寺院之一。

    雖然名為銀閣寺,但放眼四望,卻絲毫看不到白銀的蹤跡。足利義政原本計劃用銀箔覆于建筑物外部,但最終未能如愿。

    不容錯過

    • 銀閣,即寺院的主建筑
    • 在潔凈的禪院找到心靈的平靜
    • 院內其它建筑杰作(比如茶室)

    交通路線

    銀閣寺位于京都市的東山北區。這里是舊京都的中心,寺院旁就是曾經的京都御所

    從京都站乘坐 5 路或 17 路巴士在銀閣寺道巴士站下車,步行 10 分鐘即可到達銀閣寺。

    參觀銀閣寺

    這個建筑群位于京都東部,最初由幕府將軍足利義政在 1460 年修建,作為他退休后頤養天年的別院。1482 年,他增建了如今被稱為"銀閣"的院舍,作為供奉觀音菩薩的佛堂。"銀閣"仿照足利義政祖父的金閣寺建造,但規模較小,風格也較簡樸。

    殘缺之美

    足利義政原本計劃仿照金閣寺的金箔裝飾,為銀閣覆上一層銀箔。但這個想法最終未能實現。人們認為,銀閣如今的外觀應該就是足利義政當初所看到的樣子。這種建筑風格恰好也體現了佛教的殘缺之美這一思想。

    1485 年,足利義政剃度出家,取法名「慈照」(意為「慈悲普照」),銀閣寺正式更名為慈照寺。足利義政於 1490 年去世后,人們遵照他的遺愿將這里變為了寺院。

    影響深遠的建筑風格

    東求堂 (Togudo) 建于 1468 年,位于銀閣左側,是整個院落中第二重要的建筑。這里雖然也是佛堂,卻以民居風格建造而成。東求堂的建筑風格在當時非常前衛,對高級軍事建筑的影響一直延續了數代。

    就連現代日本民居也都有這種建筑風格的影子。在當時看來,嵌入式書桌、錯層擱板、壁龕(隱藏式展示空間)和彩繪推拉屏風,這些獨具特色的元素都十分標新立異。如今,這些元素在傳統日式民居中仍隨處可見。4.5 個榻榻米大的茶室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這已經成為茶室的基本尺寸。

    渴求和平

    足利義政擔任幕府將軍時期,社會動蕩,戰亂不停,尤以 1467-1477 年間的應仁之亂為甚。作為一個統治者,足利義政缺乏足夠的政治能力,只希望退休后能過得輕松一些。由于熱愛藝術,他喜歡在家中招待畫家和詩人。

    影響全國的文化

    銀閣寺作為東山文化的中心,在幕府時期對貴族和平民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許多現在被公認為日本標志性的藝術形式都源于那個時期,包括茶道、園林設計、詩歌、能劇、插花以及和風建筑。

    銀閣寺庭院

    銀閣寺沙園以精妙的沙雕聞名,據說它是富士山的象征。

    這座經典的日式寺院是京都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因此,建議您在淡季或一早一晚來此游覽,避開攢動的人流。庭園后面有一條游客稀少的僻靜小路可直達山頂,帶您從高處俯瞰寺院和周邊城市的美景,別有一番風味。

    雖然參觀銀閣寺只需 1 個小時,但寺院周邊名勝古跡眾多,比如知恩院南禪寺以及平安神宮等寺廟和神社。建議您多留出一些游覽時間。不遠處還有一條哲學之道,沿著河岸蜿蜒伸展,道路旁邊是綠意盎然的樹木和灌木叢,漫步其間,讓人不由靜思。

    該地區還有很多其它景點,比如京都市動物園、京都市美術館、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以及其它致力于推廣京都和日本藝術及文化的設施,定會讓您不虛此行。

  • <xmp id="4mkik"><option id="4mkik"></option>
  • <td id="4mkik"><option id="4mkik"></option></td>
  • <td id="4mkik"><option id="4mkik"></option></td>
  • 哎呦视频在线资源观看